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
人才培养

王承玉

“爱才如命”这是化物所几代领导班子的共同特点。

50年代张大煜所长亲自抓人才引进,千方百计招聘各路英才并加大培养力度以造就更多科技精英。如拟定“十大尖子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和细则,使他们尽快成才。如今这十大尖子中已有六人成为院士。张大煜所长这成功的举措为以后所班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已成为化物所的光荣传统,历届领导都把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且力度越来越大,措施也越来越得力。

进入创新工程以来,大连化物所非常注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取得可喜的成效。目前,研究所获得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12个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为973首席科学家;24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建所以来,共有14位科技专家在所工作期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2位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有12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6人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其中百人层次26人,千人层次20人);

现有科技人员 人,其中研究员 人,(其中有17名被长期聘用),科研人员中研究生学历305人(其中博士174人,硕士131人,)博士学历每年有20~30人的增量。

“创新,最关键的、放在第一位的是人才。”这是化物所人的共同心声。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大连化物所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大连化物所着手制定了各类人才分层制度,沿着重点学科方向,频频伸出“梧桐枝”,从世界各地引进拔尖人才。

2000年,大连化物所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原主任杨胜利院士担任生物技术部主任,实现了研究单元的整合和学科目标的凝练。目前,研究工作已在疾病诊断技术、生物医学材料、中药化学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和重要进展,科研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杨学明,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现任所长助理、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他放弃美国和我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优厚待遇归国,担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领导的团队的研究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使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步入国际一流行列。 大连化物所现在还有一批常驻的外籍专家,“很多人是通过中科院科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这个平台引进的,有的担任课题组组长,有的入选‘百人计划’,还有的长期在所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创新队伍国际化,“引进外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将是化物所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大连化物所历来重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尤其在用人机制方面的改革始终抓得紧做的细取得很大成效。如,

1987年张存浩所长亲自主持召开全所人才工作会议。号召全所上下齐动员共同抓好人才工作。

1990年12月15日 大化所被中科院正式列为工资总额包干及专业技术职务分等试点单位(当时全院只有五家试点)。使我所人才工作在院亲自指导和关心下取得更大进展。

1997年6月胡启恒副院长在我所主持召开全院人才工作会议,推广我所人才工作经验。

1997年9月9日我所在院人事局长张永庆主持下进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签订仪式,当时,我所是科学院第一家实施全员合同制单位。

2008年我所在知识创新三期工作中,又被科学院批准为《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将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改革工作。

研究生培养

大连化物所1956年就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化学和化工与技术两个一级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读的研究生800余名(其中博士 名)。研究生中有多少获得哪些奖励和资助……..(待加….)

咨询委员会

(C)COPYRIGHT  DICP  NET CENTER